总有那么一些关于教育的梗:
Stop!孩子的奇思妙想,难道就要这样被大人束缚住吗?
毕加索说:“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,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。”
深以为然,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天马行空的,各种奇思妙想令人脑洞大开。反倒是很多成年人,由于有了惯性思维的约束,对孩子思维有了更多的束缚。
想要孩子能充分发挥想象力,不用“大人想法”束缚住思维,是一方面,而运用有效方法去启发孩子,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。
在书果星球阅读课堂上,就将“启发式”思维融入阅读教学,通过多元立体阅读,启发孩子想象力,打开发散思维“大门”。
我们借助绘本《小鱼散步》的阅读来看一下吧。
激发兴趣,让学生从拿到书就主动阅读
一本书的题目就像敲门砖一样,先带着学生寻找一下题目里乐趣,引导学生思考“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?”
学生们很快被点燃好奇心,有学生开始提问或猜测:
“小鱼不是在水里吗,怎么会散步?”
“难道小鱼是一个人名?”
“是不是有人假装一条鱼的动作在路上走来走去?”
……
通过对题目的思考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学生对于自主提出的问题往往有更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。
共读故事,分析绘本,探索书中世界
《小鱼散步》是一本充满童趣的绘本,一个小女孩出门替爸爸买鸡蛋做晚饭,一路上用好奇心的钥匙,打开一个又一个生活中不显眼事物背后的想象空间。
引导学生概括小鱼做的事情:借助影子飞檐走壁,借助蓝色弹珠畅游大海,借助眼镜进入模糊的陌生世界,扮演妈妈体会成人的生活。
启发阅读,迁移运用,让阅读与生活紧密连接
在和小鱼散步的过程中,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。比如:“如果小鱼捡到的弹珠是其他颜色,会怎么样?”
学生们的回答生动可爱,充满灵气:
如果是绿色的弹珠,小鱼就是草丛中的毛毛虫,抬头就是绿色的世界;
如果弹珠是紫色的,小鱼就是葡萄架上的葡萄,和小伙伴依靠在一起;
如果弹珠是黑色的,小鱼就是夜空中的星星,守护着黑夜......
另外,在这本书中几乎没有提及妈妈的情节,提出问题:小鱼戴上眼镜变成了妈妈,并且扮演妈妈做了很多事情,这是为什么呢?
学生回答“因为小鱼妈妈平时戴眼镜”。借此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人的特点,提高生活观察力。
“如果有一样道具可以让你变成身边的亲人,你会选择什么道具呢?”
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分享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,明白温暖来源于对身边细小事物的留意。
日本著名的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《当孩子遇见书》中说过:童书是孩子内心强大的范本,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不断用言语煽动就会强大起来。
说到底,还是要靠孩子自己用自身的力量去踏实地锻炼,由此逐渐强大。
带着孩子走进书中,走进生活,它们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你觉得阅读中启发孩子想象力,重要吗?
欢迎投票或留言,说一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