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某作文机构举办了一场《中高考冲刺:四大专家献计2021中高考的高端辅导家长会》,到场的嘉宾有著名作家余华、哲学教授刘擎、樊登读书会创始人等,此次讲座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。“余华当年高考两次都落榜,他来讲中高考作文,能行吗?”


2012年,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第二年就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,仅次于2250万收入的作家江南。没过多久,莫言便受茅邀前去茅台一览风采,为茅台集团出版采风作品集,用以宣传茅台企业文化,并写下《莫言:对于茅台酒而言,任何的形容都显得单调》。

同行作家更是写出了《茅台:香茅的茅,高台的台》,为品牌注入中国传统文化。
短时间内,人们很难把作家和营销软文的写手联系起来。
但随着中国作家们陆续下海开始为资本站台,文学与资本间形成一种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的关系。

三月初,贾平凹之女贾浅浅的“现代诗”风靡网络。与人们印象中的诗歌不同,贾平凹之女的作品充斥着各种“屎尿屁”,受到某些人的热烈追捧和赞誉。
网友们纷纷表态:“就这?”

不仅如此,2003年贾浅浅本科一毕业就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。巧合的是,2003年贾平凹开始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、文学院院长。

渐渐地,作家在大众心里的地位开始动摇,网上开始流传“神像被搬下了神坛,赞歌变成了流行乐”。不禁让人感慨:纸媒纸质书不断下滑,作家的尽头全是“恰饭套路”啊!在讲座中,等主持人说完“今天余华老师不谈文学,只讲作文,为大家带来中高考作文写作指导”后,余华在无数家长的注视下缓缓上台。讲座前后不到20分钟,余华全程侧对观众念稿《如何在中高考写好作文》。刨除两点老生常谈的写作经验,讲座只剩下当写作者的经历和作文机构广告部分。

请余华指点中高考作文到底靠不靠谱,我们不得而知。
但有一关键点却被所有家长所忽略:余华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高分作文写作宝典!
虽说余华在1977年、1978年两次参加高考均落榜,但余华落榜并不代表他语文作文写得不好。

都说作家是自成一派,风格固定,指导不了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。但作家的写作技巧、方法、功底、经验却是值得每一位考生学习的“无上经验”!作家们都拥有丰富的内心和经历,所以孩子写不出高分好作文的原因就是不看书,没时间看书,不会阅读。

在语文课和作文机构中,学生只能走格式化的道路,天天背《高分作文选》。最终导致年年都有中高考因“雷同卷”被判作文零分的孩子!
而纵观余华的创作史,高考落榜后的余华除去上班,其余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。1987年,在文坛展露头角的余华来到鲁迅文学院学习。在读期间,余华广泛阅读大量现代作品,并不断模仿着名人大师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。立足在多年大量阅读的基础上,余华最终写出了震惊文坛的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《兄弟》《在细雨中呼喊》……
让孩子学会阅读,养成阅读习惯,进行大量阅读,才是余华“注重平日素材积累”的正确高分做法——但这一点,作家们只会告诉你“注重平日素材积累”,却从不会说“大量阅读”才是写作的关键之处!
小学阶段正是养成孩子阅读习惯、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阶段!
大脑筑成一条新的神经通道只需要21天,所以人的行为只要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,坚持90天以上就会成为终身固定行为。
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只需要21天!
用打卡+奖励完成每日阅读任务,将一本书拆分为各种趣味部分,让孩子一边阅读,一边填涂写,用多种形式记录并摘抄阅读内容。可爱手账贴纸+21天打卡路线+90天长周期打卡路线,让每一天的阅读都能轻松坚持。

制定阅读计划,打卡每日阅读,获得打卡奖励,养成阅读习惯,激发阅读兴趣,一本书从根本解决孩子不爱看书,完不成计划的问题!《21天阅读习惯养成手册》根据不同年级,设置不同打卡环节,打卡的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信息提取能力,综合分析能力,创意运用能力,评价反思能力,整合诠释能力。
千万别等到高中,你的孩子才开始读书,而别人的孩子正全力冲刺!

《21天阅读习惯养成手册套装》内含《21天阅读习惯养成手册》+《90天阅读习惯巩固行动》+手帐+心情贴纸+打卡贴,是针对阅读习惯养成的整体解决方案,以提升孩子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为目标,用游戏的方式促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。
一本让孩子爱上阅读的趣味“手账”
一本帮孩子形成阅读习惯的阅读“日记”
坚持21天养成阅读习惯,你将会遇见一个格局无线大、未来无限远的孩子。每天30分钟,用阅读拓宽人生格局,丰富人生经历,高分好作文信手拈来!
千万别错失孩子养成习惯的黄金阶段。